RanmaJen的心情事記

23
Apr
2012

遊記推介

早陣子,朋友小土又通知我他有新一輯的遊記。對於沒耐性看太多文字的我,總被他的遊記所吸引,因為他的旅遊地點及經歷很特別,而他的遊記裡文字不算太多,也沒有太多相片,但行文精簡惹笑,會一看便想一直看下去。

他這次的旅遊地點是:

2011-2012 Horn of Africa 非洲之角

Ethiopia

2011-12-17 Addis Ababa
2011-12-18 Addis Ababa
2011-12-19 Addis Ababa
2011-12-20 Addis Ababa → Harar

Somaliland

2011-12-21 Harar → Hargeisa
2011-12-22 Hargeisa
2011-12-23 Las Geel

Djibouti

2011-12-24 Djibouti
2011-12-25 Lac Assal & Lac Abbé
2011-12-26 Lac Abbé

Ethiopia

2011-12-27 Mekele
2011-12-28 Tigray
2011-12-29 Danakil
2011-12-30 Danakil
2011-12-31 Erta Ale
2012-01-01 Danakil
2012-01-02 Axum
2012-01-03 Axum
2012-01-04 Lalibela
2012-01-05 Lalibela
2012-01-06 Lalibela → Addis Ababa
2012-01-07 Addis Ababa

 

 

他的遊記中,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:「蚊星」、「小蚊子會歡迎他們的」、「被小蚊包圍了一天一夜,感到自己像糞土的髒」、「為什麼不和我說聲,等我著番對襪都好吖」、「Dallol」、「Erta Ale」、「成班白痴一嘢就走咗去火山口邊」、「我十分不高興,是不是不好吃?」、「沾沾自喜慳咗好多錢可以勁買嘢,點都估唔到,機場的店也關門」。

一口氣看畢他的遊記後,又回想起我一直想做的遊記─地中海與希臘的四十天,這是我建立網上相簿的原本目的,但結果由於要將大量相片電子化而一直沒有動力去做,而這次小土的遊記則令我再次記起這個計劃,希望這次的推動力足夠吧!當然我的遊記不會有太多文字,會以相片為主。在這計劃的另一部份,也會將以前的相片﹝兒時、壘球、大學﹞電子化,然後上載至我的網上相簿。

這麼大型的計劃,不知能否於今年內完成呢?

18
Apr
2012

電話溝通

相信有不少人都曾經收過cold call電話,亦相信不少人不喜歡收到,因為推銷的內容總不是自己感興趣的,往往還要待你不閒時才打來,加上這些電話數量不少,令人倍覺煩厭。

不過,原來除了cold call本身煩厭外,某些推銷員的說話方式也令cold call電話煩厭程度加劇,就如今日我收到的其中一個。今日收到的一個,我除了第一句重點「花旗銀行」外,什麼也聽不到,聽不到不是因為電話接收問題,我很清楚知道那女的銷售員是在說話,但她那過於抑揚頓挫、調高八度的聲線及令人聽後起雞皮疙瘩的可愛式尾音,不知道她平時也是否這樣說話,但電話沒有口形可以供我參考,我接收的完全只是「一舊雲」,她說了四五句,當中除了「花旗銀行」外,真的什麼也聽不到,最後我只可以和她單方面說我聽不到你說什麼後便掛線。

電話的確可以令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便很多,但溝通在於說話本身,說話的基本也未能做好,又怎能與人溝通呢?

20
Feb
2012

磅數速遞

昨日又用運動場內的電子磅磅重,竟然有101.8磅,體重好像回升了一點,但我還是覺得自己沒有長什麼肉,好像還是和之前一樣廋。BMI只有17.4,仍是過輕。不過,近來食慾就好像明顯好了一點,希望可以趁機增磅就好了。

09
Feb
2012

怎樣祛除體內的濕氣

很有參考價值的一篇文章,轉載至港恩中醫

有句古話叫:“千寒易除,一濕難去。濕性黏濁,如油入面。”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,與熱在一起叫濕熱,與風在一起叫風濕,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。濕邪不去,吃再多的補品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,隔山打牛。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、哮喘、高血壓、心腦血管等疾病,甚至惡性腫瘤,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、痰濕有關。

1800多年前,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在他的著作《傷寒論》中說:“身大熱,反欲得衣者,寒在骨髓。”就是說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,身上反而感覺寒冷想多穿衣服,表明體內寒氣很重,寒邪都到骨髓了。此時再用抗生素等寒涼藥物輸液消炎退燒,會把外在的一些寒濕之氣直接帶進體內。(我們不都是這樣做的嗎?)

張仲景是《傷寒論》的作者,在他那個時代人們忍饑受凍,疾病以寒邪為主,用熱藥就可以直接對治。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,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,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,形成了濕邪。真正的寒症並不多見,主要是以濕邪為主。濕為陰邪,遏傷陽氣,阻礙氣機。換句話說,陽虛的時代是濕邪在作祟。

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
現在有一個奇怪的現象,就是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病人,夏天反而比比皆是。現代人是生活在一個冬有暖氣夏有空調的環境中,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分明。夏天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;冬天燒暖氣,穿件單衣還冒汗,陽氣外越,藏不住精氣—冬不藏精,春必病溫。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,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,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,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,造成陽氣虛衰。濕邪對人體的傷害,比寒邪還要大。

酷暑時節,人們貪圖冷氣,愛喝冷飲,愛吃涼菜。一杯冰鎮啤酒下肚,從裏到外、從頭到腳都透著涼快勁兒。殊不知,為貪圖這一時之快,同時也將濕邪深深地埋在了體內,成為困擾我們健康的一個大大的隱患。

每年七八月份叫長夏,此時濕氣當令,人體中的脾與之相應。濕在中醫裏又叫“陰邪”,而脾為至陰之髒,喜燥惡濕,所以脾氣在七八月的時候最旺盛。如果長夏濕氣過盛,就容易損傷脾臟。同時,脾主運化水液,它的特點是陽氣易衰,陰氣易盛,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,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。

還有的人喜歡吃豬肉,豬肉性味鹹寒助痰,肉吃多了也能導致痰濕,如果感覺體內濕重,最好堅持吃一段時間的素食;長期吃電飯煲煲的大米飯,也容易造成體濕。體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鍋巴來解決。喝上一陣子薏米紅豆湯之後,再喝小米粥來補補脾胃,久之脾健,濕自化。

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
起床時——看感覺
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,頭發昏,打不起精神來,或是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,渾身不清爽,人也懶得動……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。

如廁時——看大便
清晨方便後,可以觀察一下大便。是不是粘在馬桶上了,一箱水還沖不淨。不方便觀察馬桶的,也可以觀察手紙,正常的話 一兩 張紙就夠了,如果三五張紙反復擦也擦不淨,(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)也說明體內有濕了。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。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,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。體內有濕的情況下,大便的顏色發青,溏軟不成形,(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,很多人都有)總有排不淨的感覺。時間長了,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,則百病叢生。

洗漱時——看舌苔
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,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,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。“舌為心之苗,又為脾之外候”,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。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,舌面有一層舌苔,薄白而清靜,幹濕適中,不滑不燥。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,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。如果舌苔白厚,看起來滑而濕潤,則說明體內有寒;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發黃發膩,則說明體內有濕熱;如果舌質赤紅無苔,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傷陰了。

除了以上主要的三點,還有兩個判別方法:

第一,看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,惡不噁心。很多人說自己一刷牙就嘔吐、噁心,嗓子裏邊總是有絲絲拉拉的、不乾不淨
的感覺,即使有吐痰,也只是一點。

第二,早晨起來感覺小腿肚子是不是發酸、發沉。這些也是濕的典型特徵,順便說一個祛濕的妙法,就是點揉承山穴。(還有三陰交,陰淩泉都很有用,最好用艾灸)

祛濕補心,健脾和胃 — 薏米紅豆粥(注意,不要添加大米)

如果世上有一種藥,又能當飯吃,還能當茶喝,不僅美味養人,還能讓全家人百病不生,您願意一試嗎?

它們一是薏米,一是紅豆。這兩種東西,不需按什麼比例,每次一樣抓一把,洗乾淨後放在鍋裏面加水熬,熬好後就是祛濕健脾的佳品——薏米紅豆粥了。

熬薏米紅豆粥是有很多技巧和講究的。薏米很硬,紅豆也很硬,如果放在鍋裏一直熬,大概熬一個多小時還不爛,很浪費火或者電,而且搞不好還會把水燒幹,造成糊底。我建議的方法有兩種:第一種方法是在鍋里加進去足夠的水,燒開後熄火,讓薏米和紅豆在鍋裏悶半個小時,再開火,燒開後再悶半個小時,紅豆粥就煮成了。第二種方法更簡單,就是把現在家裏不常用的保溫瓶洗乾淨,把薏米和紅豆放在裏面,再倒進去開水,塞緊瓶頭悶著,每天晚上這樣弄好,早晨起來就是粥了,正好當早餐喝。這是非常省事的,也最節省能源的,不用再熬了。

薏米紅豆粥有個好處,就是怎麼熬都不會發黏發稠,底下總是熬爛了的紅豆和薏米,上面是淡紅色的湯,而薏米和紅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湯裏。熬粥的時候,水放得多一些,這些湯就夠我們喝半天了,正好可以當茶喝。如果是夏天,上午就得爭取把它喝完,因為到下午喝就會變味了。

至於功效,那真是非同小可。薏米,在中藥裏稱“薏苡仁”,《神農本草經》將其列為上品,它可以治濕痹,利腸胃,消水腫,健脾益胃,久服輕身益氣。紅豆,在中藥裏稱作“赤小豆”,也有明顯的利水、消腫、健脾胃之功效,因為它是紅色的,紅色入心,因此它還能補心。現代人精神壓力大,心氣虛,飲食不節,運動量少,脾虛濕盛。既要祛濕,又要補心,還要健脾胃,非薏米和紅豆莫屬。將其熬成粥,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,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。

關於薏米和紅豆的“消腫”作用,也很有意思。我們千萬不要以為腫就是水腫。試看今人,10個裏面起碼有5~6個身體發福,這也是腫,叫做體態臃腫。在中醫看來,肥胖也好,水腫也好,都意味著體內有濕。水液不能隨氣血流動,滯留在人體細胞之間,使人體迅速膨脹起來。水腫如此,肥胖也是如此,只不過是程度有深有淺而已。祛濕性極強的藥物或食物能祛除這些滯留在人體的水液,也就能消腫。所以,治療水腫必用紅豆,而實踐證明,薏米紅豆粥具有良好的減肥功效,既能減肥,又不傷身體,尤其是對於中老年肥胖者,效果尤其好。

經常有人問:“為什麼薏米紅豆粥煮不成黏稠狀呢?”還有人對我說:“我在熬薏米紅豆粥的時候,加了一小把大米,結果粥就熬稠了,味道那叫一個美啊!”

我說:“千萬不能加大米進去!”為什麼?因為大米長在水裏,含有濕氣,濕性黏稠,所以大米一熬就稠了。紅豆和薏米都是祛濕的,本身不含濕,所以它們怎麼熬都不稠,湯很清。中醫恰恰是利用了它這種清的性質,來把人體的濕給除掉,一旦加進去大米,就等於加進去了濕氣,所以整個粥就稠了。雖然味道可能更好了,但對於養生來說並非好事,就因為那一把大米,所有的紅豆、薏米就都白費了,功效全無。

平日思慮傷神、勞心過度而運動量少的人,往往臉上沒有血色,精神也不夠充沛,甚至心悸、貪睡,感覺頭重如裹,心中空虛。這是體內有濕加上心氣不足的表現,可以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一些桂圓同煮。桂圓甘溫,能開胃健脾、安神補血,能振奮心陽,溫補心氣,使人精神飽滿、中氣十足。它特別適合強腦力勞動者,也很適合中老年人。 薏米紅豆粥+其他食材

年輕人容易出現煩躁、失眠,或者臉上起紅疹、痘痘,這都是心火過旺、濕熱內擾所致,可以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上百合或蓮子同煮,或者兩種都加。

百合能潤肺、養顏,又能清心火、安心神。蓮子最能養心、清心火,同時又能健脾、補腎,但是蓮子稍有滯澀作用,身體比較瘦弱的人可以用,但那種體內淤滯較多的胖子恐怕就不宜用了。

用蓮子的時候,要去掉裏面的心。當然,如果嫌這個粥沒有什麼味道,還可以加點冰糖。在各類糖中,只有冰糖是涼性的,能清心火。

如果著涼感冒了,或是體內有寒,胃中寒痛,食欲不佳,可在薏米紅豆粥中加幾片生薑。生薑性溫,能溫中驅寒,健脾和胃。注意,生薑不可多放,多放就使粥變得辛辣了。如果想在這個粥里加點調味品,那就只能放紅糖了,紅糖也是性溫的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婦女產後的保養時,喝這個粥要去掉薏米,可在其中再加點大棗,大棗能溫中、健脾、養血,是非常適宜的。

腎虛的人,可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一些黑豆。因為黑色入腎,而豆的形狀也跟腎十分相似,是補腎的佳品。

現在常說的腳氣病,是典型的濕熱下注。可在薏米紅豆粥中加上黃豆,食其粥,同時用熬出來的湯洗腳。內外同治,效果甚佳。

如果咳嗽,還可以把生梨去皮去核切成1~2釐米見方的小塊兒,加入薏米紅豆粥中同煮,可以潤肺、化痰、止渴。

山藥和南瓜也可以放在薏米紅豆粥中同煮。山藥號稱“氣死小人參”,有時候,它比人參的補益作用還大,它是補脾胃的聖品,而且能強腎固精,潤肺益氣。南瓜能補中益氣,還能消炎、止痛、殺蟲、解毒,對保護胰臟、預防糖尿病來說,是非常好的東西。

除了紅豆薏米粥,大家還可以多瞭解各種食物的性、味,舉一反三,自己進行加減,組成更多適合自己體質的飲食處方來。這樣,食物才能真正成為養生的佳品。

神色晦暗、精神不足,甚至心悸、貪睡、心中空虛:薏米紅豆加桂圓

煩躁失眠,或者臉上起紅疹、痘痘:薏米紅豆加百合、蓮子

胃中寒痛、食欲不佳、怕冷:薏米紅豆加生薑

腎虛:薏米紅豆加黑豆

腳氣:薏米紅豆加黃豆

咳嗽:薏米紅豆加梨

食欲不振、身體羸瘦:薏米紅豆加山藥

泄瀉、腹痛、糖尿病:薏米紅豆加南瓜

體虛、早洩、遺精、夜尿過多:薏米紅豆加芡實

孕婦:減薏米,加少量黃芪、黨參

產婦:減薏米,加大棗、小米、紅糖

12
Dec
2011

再一次歌聲魅影

大約一個月前,某日在臉書看到某間戲院上映歌聲魅影25週年現場版,看看價錢,要$160,有點貴。不過,今次是破天荒以現場拍攝的方式在戲院放映,並且是在古典宏偉的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,又是25週年,所以再三思量,還是購票入場。



某些朋友說,你又看歌聲魅影了?也有人說$160看錄影?不值吧?對呀!我又看了,值不值就見人見智。在等待看這25週年現場版的這幾個星期中,不禁回想起之前我與歌聲魅影的回憶。

第一次看時應該是1995年的歌劇演出,地點在文化中心。當年我應該對歌聲魅影沒太多認識,印象中是同學拉著我陪她看。雖然已是很多年前的事了,但我印象仍很深刻,可能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歌劇,而且劇中的故事很感人,當年飾演Phantom的是Peter Karrie,他那聲線,時帶傲氣,時帶溫柔,很有攝人的魅力。看歌聲魅影,不得不提那盞大吊燈,當時見到它緩緩升起及跌下的兩幕,真的很震憾。還有,那些舞臺機關,竟然可以令場景很快轉換,而魅影的神出鬼沒,那種神秘氣氛真的營造得很好。

第二次與他的回憶是在2004年上映的電影,我在這篇事記中有提及到。

第三次是另一次歌劇演出,是在2006年,地點同樣是文化中心,當年的魅影是由Brad Little飾演,詳細的觀後感可以看我另一篇的事記

到了這一次,2011年,是25週年現場版錄播。一開始令我意想不到的是,開始時螢幕寫著演出將於五分鐘後開始,之後畫面落於差不多已座滿的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,於五分鐘內展現不同的角度,令觀眾可以欣賞這麼有古典氣派的音樂廳,安排不錯。五分鐘很快便過去,期待已久的終於開始了。詳細劇情不說了,只是想重點記下我的看後感。

先說說覺得不滿意之處,網上也有不少人提及,就是歌聲魅影入面那盞著名的大吊燈,竟然沒有升降的場面。這盞燈,在拍賣會時是應該會伴著主題曲奏著而徐徐升起,也會在中場休息前跌下及散落,但換來的只是閃燈及一些特別效果,這Shattered Chandelier重要的一幕竟然沒有了,令我非常失望。幸好,其它令人滿意的地方補償了我這不滿的情緒。

最重要的當然是演員方面,雖然飾演Christine的Sierra Boggess不太漂亮,演出初段我對她沒有什麼特別感覺,但她的演出卻越來越精彩,看她的表情非常投入,也唱得很有感情,她在天台跟Raoul對唱、在她爸爸墓前及最後在地窖的一幕,都令我很感動。我覺得她是眾人中演出最好的一位。飾演Raoul的Hadley Fraser也不俗,他外表俊朗,與Christine的演出也很配合。至於Phantom,演出者是Ramin Karimloo,怎麼說呢,他不是不好,只是可能Christine及Raoul兩位給我較為喜出望外,所以這位魅影比較沒有那麼突出。他的聲線其實不錯,也有一種魅影攝人的魅力,看到他很落力的演出,有幾次還看到他噴出口水呢!
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魅影的造型及化粧,很仔細,我記得上次看歌劇時,他的造型及化粧太兒戲,令我有點失望,這次看出是花了很多心思。

我和朋友討論整體表現時,發覺Christine於眾人中較突出可能是因為我們在戲院內看錄播的原故,有大量的近鏡可以看清表演者的表情,所以很容易被Christine所帶動,而這次的Phantom沒能給很深刻的印象,亦可能是由於不是現場觀賞的原故,因為那神出鬼沒的感覺應該是現場觀賞較佳。我覺得這次的現場版很值得看,因為可以以有別於平時看歌劇時的角度去欣賞這個故事,能更深入體會各演出者的表情及細緻的肢體動作,尤其當沒錢買貴價票時,會發覺分別很大。

我覺得這次現場版最值回票價的地方是最後的特別演出,先有Andrew Lloyd Webber的出場,再有London original cast飾演Phantom的Michael Crawford及飾演Christine的Sarah Brightman的出現。最精彩的是Sarah Brightman與五位Phantom的對唱,五位Phantom分別為Colm Wilkinson﹝多倫多魅影﹞、 Peter Jöback﹝瑞典魅影﹞、Anthony Warlow﹝澳洲魅影﹞、 John Owen Jones﹝倫敦魅影﹞及Ramin Karimloo﹝25週年魅影﹞。Colm Wilkinson的演出很平實,寶刀未老。Peter Jöback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,他是最年青的一位,聲線也較高,是一位特別的Phantom。Anthony Warlow很有型,有點像Bruce Willis,聲線很有魅力,眼神絕對有Phantom的傲氣。John Owen Jones一開聲就不得了,有一種英國人的貴氣,很吸引人。Ramin Karimloo也不俗,沒有給比下去。至於Sarah Brightman,很多人說她不復當年勇,不過聽她再唱Phantom of the Opera時仍然是令人享受的。



我當晚回家也不禁再聽一遍。

在演出尾聲,音樂廳的花火一幕,將氣氛推至最高,這樣的句號真的很完美。

看完此幕後,真的喜出望外,很捨不得離開戲院,還很有衝動買這現場版的DVD回家珍藏。有人問我為何買票入戲院看錄播而不直接買碟回家看,其實以我這麼懶的人來說,是很難會在家看碟,而且戲院的音響適合看這現場版多一些。

希望魅影在不久將來重臨香港!

29
Sep
2011

新一代

前幾天坐巴士時,遇到一位爸爸帶著兩位孩子,坐在我旁及對面,他們用英語交談,引起了我的注意。

我想他們是爸爸及兄妹的關係,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。爸爸大約四五十歲,哥哥大約是十一、二歲,妹妹則是七、八歲左右。他們的英語口音不太純正,樣子是東南亞人,所以我猜他們可能是新加坡人吧。戴著耳筒聽著歌的我,比他們的談話及神情吸引著,他們似在玩遊戲,孩子與大人一問一答,談得很開心,好像是爸爸出了題,要孩子猜答案,答案是一個國家或城市。聽到他們的對答,發現兩位孩子們都懂不少國家及城市的名稱:越南、澳洲、加拿大、巴基斯坦、羅馬、北京等。孩子們又很有禮貌,妹妹向爸爸說謝謝,哥哥又問了是否輪到他才再發問。他們全程談論的氣氛都係融洽,有問有答,有說有笑。

看到孩子們的臉容,很是可愛,可愛是因為他們的氣質,給人的印象是有修養。新一代的孩子已很少給我這個感覺,看到不少本地孩子在車程上不是打遊戲機,便是坐不定周圍走,或是大聲亂叫,甚至大聲說父母很煩。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可以做到融洽,做到談笑風生,還可以用那麼互動的方式灌輸知識給下一代,做到這個層面真的不容易,所費的心血精神都不能少。

但不知這類的新一代在香港可以找到幾多呢?

20
Sep
2011

香砂和胃丸

主治:健脾開胃,行氣化滯。用於脾胃虛弱,消化不良引起的食慾不振,脘腹脹痛,吞酸嘈雜,大便不調。

成份如下:

木香:辛、苦,溫。歸脾、胃、大腸、膽、三焦經。行氣止痛。
砂仁:辛、溫。歸脾、胃經。用於濕困脾土及脾胃氣滯證。化濕行氣,溫中止嘔止瀉。
陳皮:辛、苦,溫。歸脾、肺經。用於脾胃氣滯證。理氣健脾,燥濕化痰。
厚朴:苦、辛,溫。歸脾、胃、肺、大腸經。行氣,燥濕,消積,平喘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、平。歸肝、脾、三焦經。疏肝理氣,調經止痛。
枳殼:苦、辛,微寒,歸脾、胃、大腸經。破氣除痞,化痰消積。
麥芽:甘,平。歸脾、胃、肝經。消食健胃,消脹。
山楂:酸,甘,微溫。歸脾、胃、肝經。消食化積,行氣散瘀。
蒼朮:辛、苦,溫。歸脾、胃經。燥濕健脾,祛風濕。
白朮:苦、甘,溫。歸脾、胃經。補氣健脾,燥濕利水,止汗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歸心、脾、腎經。利水滲濕,健脾安神。
甘草:甘,平。歸心、肺、脾、胃經。益氣補中,清熱解毒,祛痰止咳,緩急止痛,調和藥性。
黨參:甘,平。歸脾、肺經。益氣,生津,養血。
六神曲:甘辛,溫。歸脾、胃經。健脾和胃,消食調中。
廣藿香:辛,微溫。歸脾、胃、肺經。化濕,解暑,止嘔。
莱菔子:辛甘,涼。歸肺、胃經。消積滞,化痰熱,下氣,寬中,解毒。
半夏曲:苦辛,平。歸肺、脾、大場三經。化痰止咳,消食寬中。

資料主要來自醫砭

17
Sep
2011

網頁工程續篇

其實更新語法方面一早已完成,過程尚算順利,不過為了連結我的相簿及製作兩個新的版面,所以花了點時間。

除了原來的四個版面外,現增加了兩個新版面:


小兔兔

懶懶熊
 

按圖後便可使用新版面。如果遇到有什麼問題,可留言告訴我。